走进中国空军试飞员
发布时间: 2017-10-10 浏览次数: 291

 歼十战机装备部队后整建制形成战斗力,飞行员满怀信心执行每一个飞行训练任务。特约记者谭 超摄

  有人说:蓝天探险的试飞是世界公认的极富冒险性的职业,试飞员被称为独具虎胆、叩问天门的英雄!他们就像是踩着钢丝的舞者,只有勇气与技艺俱佳才能完成令人叹为观止的演出,否则就会坠入万仗深渊。

  也有人说,试飞试验极其重要,与设计和制造并列为航空工业的三大支柱。发达国家新飞机的试飞周期占到研制周期的50%—55%;试飞经费占研制经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任何一个希望建立强大航空工业的国家,都必须拥有优秀的试飞员队伍。

  而在我国空军试飞部队里就有这样一批顶尖的试飞员,他们一次次制服发怒的战鹰,在人们惊魂未定中平安归来;一次次为战鹰找到病因,让眉头紧锁的设计者豁然开朗;一次次成功提高战鹰性能,令飞行员们信心倍增;一次次驾驶新型战鹰腾空而起,使中国人的脊梁越挺越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空军试飞员,了解他们如何凭借虎胆铁翼为战鹰铺就蓝天坦途。

  “我们反对实力政治,但没有实力绝对不行!”为了战鹰加速发展,空军试飞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奋勇当先、苦练精飞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经历了巨大的震荡。国不可一日无防,军不可一日无备。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历史重任在肩,我军武器装备现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令人忧心如焚。如何在角逐激烈的世界新军事变革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党和国家决策层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新型战机研制步伐的开启,我国航空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试飞员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中国有试飞员吗?你们的飞机都是仿制的,要试飞员干什么?”这是原空军某试飞大队大队长雷强,在1993年出国培训时,某国教官对他说的第一句话,至今想起来,还是那么的响亮刺耳。其实很多出国培训的试飞员,都曾被这样深深刺痛过。为了我国的航空工业不被人看不起,为了我国的军人能抬起头,以李中华、雷强、张景亭为代表的第三代试飞员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如果说第一代试飞员是勇气型的,第二代试飞员是技术型的,那么第三代试飞员就是专家型的,上天他们要有比鹰还娴熟的飞行技术,落地他们必须是合格的飞机设计师。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米格-21失速尾旋,按规定不能超过3圈。雷强在试飞了100多次后,将这个动作飞到了4圈。“眼镜蛇”机动、小速度斤斗、跃升侧转等高难科目,外国教员不肯带教,空军某试飞团团长张景亭他们就缠着不放,想办法练习,最后全部熟练掌握。一家国际试飞员学院院长伸出大拇指:“你们飞得很好,中国试飞员是一流的。”一位科研人员评价他们“飞出来的数据,比在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出来的还准。”

  同时,他们还如饥似渴地学习《空气动力学》、《气象学》、《飞机设计原理》等系统新理论知识;不知疲倦地跑飞机设计所、飞机制造车间,了解掌握飞机线路怎么走,管路结构是什么状态,会发生什么故障……他们根据自己掌握的航空理论知识,对新型战机的设计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某新型战机的座舱、起落架等方面改进,就提出意见、建议近千条。不仅如此,他们还直接参与设计,某新型战鹰飞机的手柄、油门杆等,都是他们用橡皮泥一点一点捏出来的,浸透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新型战机研制最关键的一环,是飞行控制律设计。因为研制中的飞机是一个待调整的产品,设计人员没有空中感觉,只能依靠飞行员反馈信息,反复改动,不断完善。这不仅完全依赖试飞员,同时也对他们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进行飞行控制律第一轮试验时,雷强、钱学林等5名试飞员,在飞行品质模拟台上一呆就是10天,按照设计人员的要求反复演练。一个飞行试验课目,往往要做上百次,并且飞完后,每个飞行员都要作一个详细的记录,飞行感受是否灵敏,或者感觉飞机哪个地方需要改进,都要反馈到设计部门,进行再修正设计,之后再飞,如此反复,直到找到一组最佳的数据。

  “就是缺胳膊断腿,也一定要把飞机给弄回来!”为了将新型战机顺利飞上天,空军试飞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为人先、勇趟雷阵

  德国科学家奥托·李林塔尔说 “发明一架飞机算不了什么,制造一架飞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试验它才艰难无比。”

  2003年5月底,由于种种原因,“枭龙”飞机01架带着200多条保留项,进入试飞现场。为保证飞行安全、时间节点和国际信誉,王文江加班加点,连续作战,与公司设计人员一道,天天泡在试飞现场。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准备,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终于完成首飞任务,将带有众多隐患的战鹰稳稳降落在停机坪上。

  那年在南国的的春天,雷强身穿特制的橘红色飞行服,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中,昂首走向战机。他像喝了酒,满脸通红,脉搏达到150!。按照惯例,国外研制新型战机,新品采用率通常不超过30%;而那天,雷强要首飞的新型战机新品采用率高达60%以上。这样,试飞的风险至少翻了一番。他默默地爬上悬梯,跨进机舱,一回头,发现为他送行的试飞局局长脸上挂满泪水。顿时,一种悲壮、一种豪气从雷强心底涌出,直冲霄汉:“今天,就是缺胳膊断腿,我也一定要把飞机给弄回来!”点火、滑出、加速、拉杆,雷强沉着冷静地做着各种动作,飞机在快速滑跑中,如一柄利剑昂首刺向蓝天。雷强操纵战机,有条不紊地做着各种试验动作。20分钟后,新型战机一个灵巧的下滑,稳稳地落在跑道上。

  那天上午,一架国产某新型歼击机,在北方某飞机城跑道上蓄势待发。随着首席指挥员毕红军的一声令下,空军试飞一大队大队长李国恩,驾驶新型战鹰昂首升空直冲蓝天。只见他按试飞方案驾驶新型战机呼啸低空盘旋而过,紧接着做了一个垂直跃升,那气势如雷霆万钧;还没等人们从惊喜和震撼中回过神来,他又驾战机来了一个小半径盘旋和S机动,紧跟着就是一个低空大速度通场,最后通过一个优美的小航线,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又一个全新的机种首飞成功。

  按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国外的试飞员在首飞一种新型飞机后,作为一种终身的荣誉,就不再试飞同型号的飞机,并且可以获得享用终生丰厚报酬。但我们的试飞员,从来没有这种概念,往往完成首飞后,还将继续在该新型战机上完成一个又一个试飞科目,一次又一次飞出了新型战机的优越性能和品质。

  “要造,就造世界一流的飞机。”为了改进新型战机设计缺陷,空军试飞员以对部队战斗力极端负责的态度,不断追求完美、激情超越

  对于一种先进型号飞机的研制试飞来讲,试飞员们必须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飞行技艺,对战机进行反复检验,使设计的缺陷逐一得到暴露、修改。

  某新型战机进入侧风试飞阶段。在地面模拟器上试验时,风速刚达到每秒8米,飞机就被掀翻了。所以,规定着陆时侧风不能超过每秒6米。但一连几天,机场的地面风速都超过了设计数据。张景亭心急如焚。“必须尽快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确保新机的试飞进度!”他认真分析飞机的气动外形特点及放伞后产生的风标效应,并利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操纵动作对舵面产生的力矩作用,制定了飞“大侧风”的试飞方案。试验那天,侧风每秒9米。张景亭按照处置预案上天,开始飞机状态一切正常。然而放伞后发生意外,伞的风标效应大大超出了想像,受其影响机头瞬间剧烈偏转,飞机急速向跑道边缘滑去。张景亭立即修正方向,因为用力过猛,飞行靴卡到了座舱钢板的夹缝里,一使劲,靴子“嗞啦”一声,差点撕成了两截。飞机就要偏出跑道!说时迟,那时快,张景亭机智地抛掉减速伞,并继续修正方向,终于将战机稳稳停住。张景亭修正大侧风的操纵方法,在该型战机试飞中得了普遍推广。

  那天,某试飞大队副大队长毕红军在驾机试飞验证新型发动机空中开车的可靠性。起初,发动机像往常一样工作正常,他按程序做好各系统检查后,便开始验证空中开车,当关闭的发动机达到规定的时间和条件时,他果断地按空中开车按钮,可是发动机没有任何反应,再次开车仍没有反应。突然出现险情,牵动着试飞现场所有人的心。这时,满载的飞机突然失去动力,飞行状态迅即改变,飞行高度也在迅速下降,顷刻间飞机由8500米降至3000米,此刻毕红军异常的冷静,他边报告情况边调整飞行状态,按指挥员的命令和特情准备预案,柔和掉转机头并把飞机对准机场方向,启动应急开关紧急放油以减轻飞机的重量,同时做好单发应急着陆准备,所有动作连贯流畅,准确到位。从而保住了宝贵的试飞数据,为分析故障原因和改进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还有某试飞大队试飞员陈加亮,在完成执行导弹实弹打靶试飞任务时,由于导弹点火后未离梁,导弹推进器喷出的通通火焰,将飞机左侧平尾严重烧蚀,飞机操纵出现困难,为保住战机,保护宝贵的试飞数据,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坚持飞机驾机返场,成功地化解了一次重大空中险情,不但为国家挽回了损失,也为分析排查导弹故障,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极为重要宝贵的条件。

  有人觉得试飞员这样做是在拼命没有必要,对此李国恩指着一架新机动情地说:“试飞员屁股底下的新机,是几代人的心血,国家上亿元的财产。一旦掉下来,损失的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国防工业的成果,失去的很可能是一代飞机,试飞员面对危险第一反应都是要保住飞机。”

  “我们多担一份风险,部队飞行安全就多一份保障!”为了飞出新型战机的最佳性能,空军试飞员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意志开拓创新、攻坚克难

  战机是用来打仗的,绝不是在空中展现优美身姿的和平鸽。试飞员们深知,只有飞出极限值,新型战机的性能才能得到拓展,战斗力才能得到提升。他们多担一份风险,部队保障飞行安全就多了一份科学依据。

  某新型战鹰空中发动机启动试飞是一类风险课目,在我国也是第一次。这个课目要求飞机在高空关车,一分半钟后再重新开车。国产第三代新型战机是单发电传飞机,如果开车不成功,飞机将完全失去动力,并且还可能影响电源系统,使其不能正常工作,导致飞机无法操纵。张景亭承担了这项试飞任务。试飞这个课目,要求空中无云,一旦发动机无法起动,试飞员可以目视领航,迫降着陆。然而试飞那天,张景亭到达预定高度后,周围都是云,能见度很差。是要求返航,还是继续试下去?试飞的进度节点已迫在眉睫,一刻也不能耽搁!张景亭毅然在规定高度关闭了发动机。失去动力的飞机急剧下降高度,一秒、两秒、三秒……一分半钟后,飞机下降了几千米的高度。张景亭摁下启动按钮,发动机却不见有任何动静。再试,还是没启动起来!这时,飞机已经快要下降到极限高度。但见他没有丝毫惊慌,第三次摁下启动按钮。只听“轰”的一声,飞机启动成功了。

  那年3月,某试飞团副团长、空军十大杰出青年邓友明,驾驶着“新舟60”进行国产运输机试飞史上第一次空中结冰科目。试飞那天的云层既厚又密,能见度只有几十米(试飞的能见度要求5公里)。在3000多米的高空飞行,就如同在飞夜航,稍有闪失就有可能撞山,但云层中可以看到飘浮的过冷液态水,这正是空中结冰的必要条件。飞机越来越难操纵,随着机翼前缘结冰越来越厚,机头下沉,飞机开始飘摆不定,失速出现了,继而飞机就像铁铊一样掉向地面。飞机旋转着向莽莽群山扎去,邓友明感到天旋地转,似乎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他用力拉动驾驶盘,同时增速,连续两次按程序操纵飞机,才艰难地抬起头,在强烈的拉动中重新开始爬高。科研人员现场测量的结果显示,机翼前缘结冰厚度达76MM,机翼翼根已结成冰砣,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

  某新型战机第一枚导弹发射的试飞任务,落在了空军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梁万俊身上。为了确保试射万无一失,梁万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了充分的预想和准备,查阅收集了大量资料,还多次咨询火控系统设计专家。连续几周的精心准备,他对火控系统的线路结构、设备使用、雷达功能、导弹以及空靶的相关数据,已经烂熟于胸。实弹发射那天,梁万俊驾驶着新型战机飞到靶场上空。梁万俊运用先进的机载雷达搜索,很快截获目标。但见他屏住呼吸,迅速锁定目标,准确地判断时机,果断按下发射按钮。首发命中,标志着国产第三代新型战机的火控系统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正是这些极为优秀的天之骄子,与广大科研人员和工业部门人员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个全中华民族傲称与世的奇迹,特别是在第三代飞机的研制过程中,西方国家无一例外地都摔过飞机,唯独我们,一路闯关夺隘,从蓝天雷阵里横空出世,成为世界上在三代机研制中唯一没有摔过飞机的国家。而我们试飞员的步伐并没有就此停歇,为了在祖国万里蓝天的钢铁长城里,能有一支奔涌着炎黄血脉的铁翼雄师,他们又义无反顾地冲进那风险莫测人蓝天雷阵!



版权所有: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3501号 邮编250353 鲁ICP备05046217号